记录片 英国,美国
由著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Scott)和托尼·斯科特(TonyScott)牵线,全球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邀请全世界网民用摄像机纪录下2010年7月24日这一天自己的生活琐事以及对一些简单问题的回答。来自190个国家和地区的总计近4500小时的视频,展现了在同一天之中世界各地人们的日常生活。影片中每个人拍摄的内容迥异:除了将镜头对准自己之外,也有些人纪录下他人的有趣生活;既有完整的小事件,亦有无头无尾的片段;有些人的生活平淡无奇,而有些人却又刚好赶上了热闹非凡的大型活动。如此纷繁复杂的素材,经过首席执行导演凯文·麦克唐纳(KevinMacdonald)的构想与处理之后,究竟会整合出怎样的趣味来呢?
蓝光/HD
记录片 美国,英国
一连三集《优雅的宇宙》探讨二十世纪物理学一项重大发现-弦理论(StringTheory),从爱恩斯坦到现代在「弦理论」上的发展过程,深入浅出地作出介绍。「弦理论」提到宇宙原本有十一次元空间,及后发生了一场爆炸,使当中一些次元收缩到基本粒子的空间之中,造成天文物理学家在观测天象时出现差距。
蓝光/完结
记录片 丹麦,英国
贫富不均对社会有什么影响?穷人真能掌握自己的未来?国际非营利组织STEPSINTERNATIONAL所推动的《为什么贫穷?》(WhyPoverty?)跨媒体计划,参与协同制作工作,与全球同步播出一系列探讨21世纪贫穷问题的纪录片。《为什么贫穷?》是由总部位于丹麦的国际非营利组织STEPSINTERNATIONAL推动的非商业计划。Steps曾在2007年推动过《为什么要民主?》(WhyDemocracy?)。而《为什么贫穷?》即以此为基础,希望用影片刺激大众讨论贫穷问题;计划共同发起人还有英国广播公司(BBC)和丹麦广播公司(DR),这两家电视台也是本计划的主要合作伙伴和推动者。这计划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纪录片导演,以“为什么贫穷”为共同题目,拍摄了每集一小时共八集的纪录片,让世界共同思考贫穷问题,探讨全球10亿赤贫人口的过去与未来。本系列纪录片于2012年11月起全球播放,台湾PTS与英国BBC、美国PBS、日本NHK、香港RTHK等在内的70余家电视台均加入联合播出,估计观众总数超过5亿人。第1集PoorUs:AnAnimatedHistoryofPoverty,当我们穷在一起:动画贫穷史第2集WelcometotheWorld,人之初性本穷第3集ParkAvenue:Money,PowerandtheAmericanDream,有钱有庇护:金钱、权力和美国梦第4集LandRush,耕者无其田第5集GiveUstheMoney,摇滚救贫穷第6集StealingAfrica,生财有“盗”第7集SolarMamas,太阳能妈妈第8集Education,Education,出路
蓝光/完结
记录片 中国大陆
历时一百五十天行程两万多公里十多个民族近八十种美食新疆首部大型美食纪录片。第一集新疆一绝第二集百纳之味第三集炙热的味蕾第四集反客为主第五集有馕就是家第六集妈妈的味道第七集流动的脚步第八集最爱家常味第九集奇思妙想第十集香飘万里第十一集新疆渔人第十二集甜蜜蜜第十三集白色之恋第十四集欢庆的节日第十五集生生不息
蓝光/完结
记录片 中国大陆
来自中国、法国、马来西亚的三名顶级大厨,用一个月的时间,环绕古丝绸之路,以各自不同的眼光和饮食文化积累,去欣赏、体验和制作源自那个古老神秘而欣欣向荣的土地上的各种美食,将西域风光与特色美味集合在一起,以世界的眼光去领略来自西域的独特风貌,去发掘、品尝和制作沿途的古老美食,让更多人去感受这条东西方文明融会贯通的重要古道所蕴含的丰富饮食文化。《丝绸之路上的美食》分别以菜品为主题,介绍官府菜、商贾菜、市肆菜、民间菜和清真菜的由来和制作工艺;以当地的饮食习惯与礼仪为主题:如不吃猪肉等禁忌的渊源、牲畜宰杀习惯、祭祀礼仪等;以通过丝绸之路输入的物产为主题:包括石榴、葡萄、无花果、苜蓿、芝麻、核桃、黄瓜、西瓜等;以丝绸之路传来的酒水饮料为主题:包括特色的石榴酒、葡萄酒、花茶、奶茶、牛马羊奶等,以美食的视角从不同角度讲述其对于丝绸之路的影响和意义。
蓝光/完结
记录片 中国台湾
张学良一生饱受各种抨击,经历过亲师挚友在阵前成仇的往事,导致自己被终生软禁。张学良将在《世纪行过》节目中畅诉初衷,勾勒他这“引颈就戮”的大快人生……第一集:白山黑水(少帅忆儿时东北、从「马贼」到「奉天王」的张作霖、与孙中山、师友郭松龄)第二集:国难家仇(爱国狂、我是中国人、父亲之死、东北易帜、918的不抵抗、上海戒毒)第三集:西安事变(反对内战、安内攘外之争、密会周恩来、华清池兵谏、感召金石负荆请罪、山居生涯、东北骨牌)第四集:真自由(移送台湾、228事件、与蒋介石的骨肉仇雠、信基督-真自由、四弟张学思、横眉众指、燕雀鸿鹄)
蓝光/完结
记录片 中国大陆
由中央电视台、国家林业局、财政部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森林之歌》即将于2007年12月1日与观众见面。这部11集的纪录片,拍摄制作历时四年,是中国第一部大型生态纪录片,填补了我国生态纪录片领域的空白。《森林之歌》共11集,每集50分钟,由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文化专题部承制。摄制组从2003年开始,历经艰辛与危险,赴西藏、新疆、华北、秦岭、云贵高原、东北、海南、福建等典型林区,拍摄大量第一手资料和精美画面。节目论述了森林与人类文明、中华文明的关系,阐述了人、动物、森林和谐共生的关系。
蓝光/完结
记录片 中国香港
2013年9月9日至9月13日,十集电视纪录片《盗火者:中国教育改革调查》将在凤凰卫视中文台《凤凰大视野》首播(1-5集),播出时间为周一到周五每晚20:00。本片由深圳越众影视公司、深圳市越众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制作出品,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凤凰卫视首播之后,本片随后将登陆中国教育电视台、重庆卫视等电视频道。具体播出安排:凤凰卫视中文台《凤凰大视野》9月9日(周一)晚20:00《重回人的语文》9月10日(周二)晚20:00《天梯》9月11日(周三)晚20:00《守望乡村》9月12日(周四)晚20:00《大学大学》9月13日(周五)晚20:00《公民》第二天下午16:30重播第一集:《重回人的语文》什么是语文?它不该是枯燥得让人想烧掉的课本,也不是考卷上的标准答案。语文是语言背后的思想和灵魂,它教会人如何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然而,今天的语文课,质量已经岌岌可危——在上海,《收获》杂志主编叶开发现,女儿正在成为垃圾教材和病态课堂的受害者,他奋笔疾书,决心以一己之力《对抗语文》;在江浙,20多位一线教师自动集结,他们致力于给小学语文课本“挑错”、“找茬”,并自觉探索“现代公民理念下的语文教育”;在民间,学者们回到民国,向老课本汲取言语的力量和人性之美……种种努力,都是为了恢复语文的本义——人的语文。第二集:《寻找马小平老师》2012年1月16日,深圳中学语文教师马小平因患脑癌去世,北大教授钱理群惋叹:马小平是他所识教师中“最具世界眼光”、“可以称得上教育家的人”;同年,官方组织的“寻找最美乡村女教师”活动在央视高调飘红,与此同时,由民间发起的“寻找活着的马小平”却在教育界引发了更深刻的感动。有评论说,“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寻找,耐人寻味”;马小平是谁?一个普通中学教师如何燃烧生命,照亮了他的人文讲堂?摄制组依次走过湘潭、东莞和深圳,学生、同事、朋友、女儿……众人动情的讲述中,马小平的形象渐次丰满,我们最终发现,他,正是我们时代所需要的师者。马小平走了,“活着的马小平们”正在走来,他们将带着我们的孩子找回人的尊严,找回教育的尊严……第三集:《呵护童年》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华德福,一种源自德国的教育,一种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没有作业,没有考试,它是学园、花园、菜园和家园,它“呵护孩子完整的童年”。九月,开学的季节,陪伴两个被体制教育折磨得疲惫不堪的孩子,杭州独立教师郭初阳走进成都华德福学校,为期一周的“试读”和“陪读”,孩子们将体验主流教育之外的另一种童年;而郭初阳,这个现行教育体制的质疑者,将为我们解读华德福教育的种种细节,并探寻它与主流教育接轨的可能性。孩子们是否会选择华德福?家长的选择又会是什么?无论结局如何,“还孩子一个美好童年”的命题,已经无可回避。第四集:《天梯》一代一代的中国人笃信:知识改变命运。然而今天,寒门子弟藉以改换门庭的那道阶梯,正在发出断裂的声音——他们,是5800万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弟;他们,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800万山乡孩子;在垄断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超级小学、超级中学的大门外,他们逐年流失,转而出现在田间地头,或者打工者拥挤的列车上;他们,是游走在城市边缘的蚁族群落,空有一张大学文凭,却既无力“拼爹”,又没能掌握起码的谋生技能……究竟是什么,让寒门学子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狭窄?国家的转型在加剧,而个体命运的转型,却似乎陷入了停顿。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已成为中国社会不能承受之殇……第五集:《守望乡村》乡村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改变乡村落后的基础教育,恢复乡村文化生态,需要民间力量具体而微、坚韧不拔的长期介入——在晏阳初的故乡,立人乡村图书馆在一所普通的乡镇中学扎下根来;在陶行知的故里,德胜鲁班木工学校向农家子弟敞开怀抱……他们不约而同地践行着陶行知、晏阳初们的信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眼下,他们能够改变的,或许只是一个孩子,一所学校,一个乡村;但是,他们不约而同地相信,欲温暖世界,必先擦亮一根火柴。守望乡村,让穷孩子也能仰望星空。第六集:《大学大学》英国教育家怀德海说:在中学阶段,学生应该伏案学习;在大学,他该站起来,四面张望。2005年,诗人王小妮以一名大学教师的身份走上讲台,在那些年轻的面孔上,她读到的是困惑、迷茫、贫乏、冷漠……12年的应试教育把他们压成了扁平状,他们缺乏常识、自私、现实,对周围世界漠不关心;严峻的就业形势压抑了他们的梦想,他们无力“站立”,更谈不上“四面张望”……刘道玉、钱理群、陈丹青、张鸣、周孝政、熊丙奇……大学里的智识之士纷纷诉说体制之痛:官本位、学术腐败、钱权横行……,积习与流弊的漩涡中,人文精神消失殆尽。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大学?!第七集:《在路上》上世纪八十年代,樱花盛开的武汉大学,最早释放出中国高教变革的积极信号——学分制、双学位、贷学金……一系列闪动着人文、人性光辉的改革举措,让刘道玉赢得了“武大的蔡元培”的美誉;时隔20年,在举步维艰的泥潭中,中国高教改革的探索者再次出发了——2012年9月,修成正果的南方科技大学正式开学了——当理想遭遇现实,朱清时,这个理想主义的校长能否将他领军的“去行政化”改革进行到底?被打上“试验”标签的莘莘学子们,如何开始他们全然不同的大学生活?珠海联合国际学院,一所潜水七年的“内地与香港合办大学”近日浮出水面,许嘉璐评价说:“UIC已经跃升为清华、北大级的大学”;校长负责制、教授治校、全英文教学、浸会大学的文凭……“洋大学”的冲击波,能否对内地高校产生“鲇鱼效应,”倒逼国内的高校体制改革?第八集:《课堂风暴》没有讲台,老师“靠边站”,学生三五成群簇拥在黑板前,边写边讨论,教室门洞开,参观者络绎不绝——偏居鲁西南乡村的杜郎口中学,一度因教学质量太差险些关门,如今却以独特的“学生自主课堂”闻名教育界。专家评论说:“杜郎口模式”是课堂模式的革命性变革,是素质教育的希望之路;质疑的声音说:杜郎口并未摆脱“应试”的窠臼。在民间,“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宣称要“点燃思想的课堂”,在各自的教室里,一线教师们掀起了一场不同于杜郎口的学习的革命;体制并非铁板一块,或许,此起彼伏的课堂风暴,将为中国教育吹出一片明朗的天空。第九集:《在家上学》面对教育的现实困境,有人迎战,有人妥协,有人则选择逃离。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无需去学校,客厅是他们的教室,父母是他们的老师,他们自主安排时间和课程,他们中的大部分,不打算参加国家统一的中考和高考;而在现代版的私塾,“中西合璧”的教育正在打造着另一批孩子,私塾的开创者,多半是“在家上学”的成功者,他们认为,他们的成功可以复制。支持者说:在家上学有利于个性培养;反对者说:孩子需要朋友,独自在家无法实现“社会化”;有关部门说:在家上学违反教育法;教育专家说:社会应让在家上学合法化……无论如何,在民间,形形色色的新教育正在生长。它们的未来,或许远比我们所能理解的更丰富,更深远……第十集:《公民》美国现代公共教育运动之父霍拉斯曼说:建共和国易,造就共和国公民难;有识之士指出: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在西方主流社会,公民课程已经运行了几百年;在中国,1949年之后,公民教育戛然而止。2012年,在深圳,央校校长李庆明突然被“下课”,他在央校的公民教育实践,吸引了舆论的眼球,也让他备受争议;在南京,律师崔武走进校园,以一只苹果为道具,向小学生们诠释“公民”的内涵;在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生吴恒利用互联网,一次一次向公众演绎着“公民责任”的空间……公民教育,何时堂而皇之地走进中国的中小学校?
蓝光/完结
记录片 中国大陆
由央视制作,讲述易中天、马未都、曾宝仪、陈冲、阿丘五位嘉宾的寻根之旅的真人秀类历史纪录片《客从何处来》,被誉为开创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先河,备受期待。4月27日晚间,CCTV-1将携手优酷同步播出这部“并不是很严肃的”历史题材纪录片。近日,《舌尖上的中国2》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纪录片的关注。而同样由央视制作,讲述易中天、马未都、曾宝仪、陈冲、阿丘五位嘉宾的寻根之旅的真人秀类历史纪录片《客从何处来》,被誉为开创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先河,备受期待。4月27日晚间,CCTV-1将携手优酷同步播出这部“并不是很严肃的”历史题材纪录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中国人自古对于“家乡”都有着一种特别的眷恋,而《客从何处来》的这个题目也正式来自这首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这档真人秀类纪录片分七集,易中天、马未都、陈冲、曾宝仪、阿丘五位嘉宾踏上未知的旅行,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历史。他们将寻访海内外数十个地方,探究自己家族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私家历史”,在历史中认识自我、思考未来。一份足有253个人的死亡名单,绝大多数人都姓易,他们的生命都结束在1939年9月23日,最大的71岁,最小的只有1岁。这是易中天在去往岳阳市营田镇家族老宅的前夜,通过传真发给他的。对于这桩发生在75年前的家族惨案,易中天早有耳闻,但却不知道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在这场灭顶之灾中自己家这一支能幸免遇难。带着对这段历史的不解与好奇,易中天踏上了《客从何处来》的寻根之旅。而陈冲希望了解作为中国著名药理学家的外公自杀的真相,马未都最想知道生前是空军总医院政委的父亲的故事,阿丘想知道他外婆是怎么去世的,曾宝仪则是带着浓浓的乡愁寻找外公的故土。每个人背后都有段深埋的家史,《客从何处来》中每集片子仅讲述一位嘉宾的故事,通过阐释个体与家庭、宗族、民族之间的关系,复原我们的故土牵挂、追思念旧、家国情怀的精神线索。多集拍摄下来后就不断的接近“我们是谁”、“我们的民族是谁”的意义。它不仅是一部有趣的纪录片,更是可以撰写出真正具体的,真切的,无法被篡改的,关于我们自己的家国史、民族史。2014年4月27日起,让我们与五位嘉宾一同奔波万里百年,去认领属于他们尚未启封的血脉遗产,一同观看《客从何处来》。
蓝光/完结
纪录片 其它
希特勒的掌权之路,深度阐述了纳粹冲锋队、党卫队、盖世太保和国防军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头号领导人希姆莱、戈林、罗姆等人之间的权利纷争。魏玛共和国的消亡之路,以及这个疯子最终如何爬向政权的顶端?
蓝光/更新至2集
记录片 中国大陆
第一集海洋时代(开篇暨葡萄牙西班牙)第二集小国大业(荷兰)第三集走向现代(英国·上)第四集工业先声(英国·下)第五集激情岁月(法国)第六集帝国春秋(德国)第七集百年维新(日本)第八集寻道图强(沙俄)第九集风云新途(苏联)第十集新国新梦(美国·上)第十一集危局新政(美国·下)第十二集大道行思(结篇)
蓝光/完结
记录片 中国大陆
广东卫视推出的一档美食类记录节目
蓝光/完结
记录片 中国大陆
解说:陈铎虹云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每个中国人都熟悉该片主题歌—《长江之歌》,这是儿女用饱蘸母亲的乳汁写就的。写尽了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恋情: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属于中华民族。长江和长江两岸积淀着数不清的自然和人文,每个人都可和着《长江之歌》,循着《话说长江》去领悟它的神奇和博大。目录第一回源远流长第二回巨川之源第三回金沙的江第四回四川盆地第五回岷江秀色第六回成都漫步第七回峨眉凌云第八回从宜宾到重庆第九回大足石刻第十回川江两岸第十一回壮丽的三峡第十二回长江第一坝第十三回荆江览古第十四回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第十五回从武赤壁到文赤壁第十六回庐山独秀第十七回瓷都景德镇第十八回佛教圣地九华山第十九回飞红滴翠记黄山第二十回古城南京第二十一回历史名城扬州漫话第二十二回镇江三山第二十三回太湖平原第二十四回黄浦江畔第二十五回走向大海
蓝光/完结
记录片 中国大陆
「老广的滋味」第三季,将带各人寻觅被忘记的滋味,这些被忘记的滋味将会从新涌当初咱们眼前。新一季的甘旨之旅逾越“山海!货色!主辅!生熟!古今!雅俗”,从南北极差别到相互融会共处,诉说老广美食的无穷可能,道尽广东食者对故乡甘旨的据守与传承。
蓝光/完结
记录片 中国大陆
广东卫视原创系列美食记录片「老广的滋味」,大年终一至初五17 - 35五集连播。节目以奇特视角深刻广东美食要地追根溯源,发掘原汁原味的美食美景,表现特点全粤菜谱。
蓝光/完结
记录片 中国台湾
台灣猛禽研究會繼「九九蜂鷹」、「山林魅影-林鵰」後,再完成一部猛禽生態紀錄片「老鷹想飛」。片中描述俗稱老鷹的黑鳶,在農藥、滅鼠藥的危害及棲地滅失等夾縫中掙扎求生的故事,同時也完整記錄「老鷹守護者」沈振中老師為了保育黑鳶放棄教職,孤軍追逐黑鳶的甘苦心酸與對黑鳶生存困境的不捨。
蓝光/HD
蓝光/更新至1集
记录片 捷克,俄罗斯,德国,拉脱维亚,朝鲜
紀錄片花一年時間拍攝,導演VitaliyManskiy與攝製隊兩次到訪平壤,全程有「保鏢」陪伴。與五位女學生進行10分鐘面試後,VitaliyManskiy找來8歲女孩辛美(ZinMi)做女主角,紀錄她加入先鋒運動、慶祝已故最高領導人金正日生辰的光明星節等點滴。
蓝光/HD
记录片 中国大陆
在全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在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流变,深度讨论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这种立足于全球的视角,成就了一个多元的“美食探索纪录片”。
蓝光/完结
记录片 中国大陆
卢浮宫与紫禁城是东西方文明的两个有代表性的符号,本片以这两大博物馆为载体,从本土观众视角切入,强调文明之间并行同存的关系,把对不同文明的理解体现在艺术品的展示和欣赏上,体现博物馆对人类文明共享与弘扬的责任。
蓝光/完结
记录片 澳大利亚
WomenHe’sUndressedisacinemalengthdocumentarythatexploresthelifeofAustralia’smostprolificcostumedesigner.UntilnowOrry-Kellyhasbeenunacknowledgedinhiscountryofbirthandprettywellforgottenintheadoptedcountryofhisgreatestsuccess.DuringtheboomyearsofHollywoodhewasthecostumedesigneronanastonishing282motionpictures.HedesignedforthestarslikeMarilynMunroe,BetteDavis,HumphreyBogart,RosalindRussell,ErrolFlynnandmanymoreoftheimmortals.HisfilmsincludedSomeLikeItHot,Casablanca,AnAmericaninParisandNow,Voyager.Orry-Kelly(Jacktohisfriends)wonthreeAcademyAwardsandwasnominatedforafourth.Orry-KellywasHeadofWarnerBrothersCostumeDepartmentduringtherichestperiodofAmericanfilm,theestablishmentofthedreamfactoryanditseffectonmassculture.Hewasoutrageous,witty,outspoken,adrinkeranduncompromisingbuthesurvivedpartiallyprotectedbyhisfriendshipwithJackandAnn...WrittenbyDamienParer
蓝光/HD
记录片 中国大陆
百集大型纪录片《中国通史》由央视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制作出品、中国社会科学院监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组织撰稿并邀请国内多家重点大学、专业机构的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创作。为了让广大观众先行了解其面貌,并听取各方面意见,不断提高拍摄质量,电影频道从已经拍摄完成的作品中,选出有关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7集先行播出,1月21日至27日晚8:50,观众将分别看到《诸葛亮治蜀》、《魏晋风度》、《北魏孝文帝改革》、《梁武帝治国》、《魏晋佛教》、《再造统一》和《炀帝功过》。
蓝光/完结
记录片 中国大陆
纪录片《五年规划》,通过记录、展现普通中国人对自己和对国家未来充满信心的故事,表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民期待。该片以“规划意识”,解读当前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实践、新战略背后的思想精髓和演进脉络,展现中国的前进历程。
蓝光/完结
记录片 奥地利
救救加灣鼠海豚!因石首魚的魚鰾可製成名貴血花膠,漁民利用刺網非法捕獵,活在同一海域的加灣鼠海豚亦連帶遭殃,正瀕臨絕種只剩十五條。要打擊濫捕濫殺殊不容易,對手是墨西哥毒梟與中國走私集團,視血花膠如海中的可卡因。科學家、新聞工作者及環保人士,決心展開保衛戰。里安納度監製,李察朗康尼精心部署拍攝,拍出恍如《毒裁者》(2015)的驚險,臥底搜證,軍警與罪犯開戰,保衛者出海巡邏,只是為了令加灣鼠海豚逃離悲慘命運,存活下去。
蓝光/HD
记录片 英国,冰岛,中国大陆
影片聚焦全球水资源短缺危机,历时三年拍摄,横跨全球多地,探访了水资源保护最前线人们的实地状况。《零水日》由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DavidWallerstein)发起和监制,艾美奖得主凯文·西姆(KevinSim)执导,英国制片公司KeoFilms/冰岛OoSPictures担纲联合制作。“零水日”,意指水资源枯竭的那一天。影片描述了全球多地水资源匮乏的急迫现状,从南非开普敦2018年的水资源危机,到巴西亚马逊雨林森林砍伐对全球水供给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再到美国中西部大量的农耕对水资源造成的惊人速度的损耗。该片采访了多位国际和地区性的水资源研究专家、牧场主和公园护林员,结合个人感受与科研数据,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全方位深入揭示了遭到忽视却实际迫在眉睫的全球水危机问题,以呼吁全球居民尤其是青年人群关注保护水资源。据联合国人居署公布的数据,全球1/5的人口正居住在严重缺水地区,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提升到1/4。
蓝光/HD
记录片 英国,中国大陆
城市是地球上发展速度最快的栖息地。尽管在我们看来,城市是缺乏大自然气息的水泥丛林,但对于各种大小的动物来说,城市是一个充满机会和惊喜的新栖息地。这些野生动物和人类有着相似的需求,它们也和人类一样面临着相似的挑战。
蓝光/完结
记录片 中国大陆
贝聿铭于1917年4月26日诞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父亲贝祖诒曾任中国银行行长,于1919年到香港创办了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因此,贝律铭在香港度过了童年,在圣保罗小学读书,1927年以后,他回到上海读中学,后来又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35年他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父亲原来希望他留学英国学习金融,但他没有遵从父命,而是依自己的爱好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建筑系。该片介绍了贝律铭与他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讲述了其设计理念与审计过程中的种种困难与故事。
蓝光/超清
记录片 中国大陆
《法医密档》以一个个经典案例为载体,从法医的视角讲述案件侦破的过程,将刑事科学技术与刑侦紧密结合。例如死亡时间的概念,《法医密档》中就会对死亡时间做详细的介绍。法医是通过什么方式,能够精准的推算出死者的死亡时间,进而为刑侦人员提供可靠的破案依据。除了“死亡时间”之外,还有如何确定“死者身份”、如何通过一滴干枯的血迹寻找凶手等等。节目在破解案件的同时,也在传递法医“为死者代言,为生者谋权”的职业精神。
蓝光/共10集,完结
记录片 中国大陆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拍摄的纪录片《闽宁纪事》3日起陆续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和多家省级电视台播出。该片与电视剧《山海情》以不同艺术形式共同书写了山海连心、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的时代史诗,再现了两省区人民携手奋斗的故事,诠释了坚韧不拔、实干担当的精神。据介绍,纪录片《闽宁纪事》后续将以编年体方式,持续记录乡村振兴进程中闽宁协作的新征程新奋斗,将“重点”和“特点”、记录与政论相结合,讲好闽宁对口协作故事,着力展现闽宁两地山海情、帮扶情、奉献情。
蓝光/共2集,完结
记录片 中国大陆
1979年1月28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作为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正式访问美国,踏出了开放国门的第一步。此次访美无疑是邓小平一生外交行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出访,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出国。时任美国总统的卡特这样说:“邓小平1979年2月访美之后,两国友谊与合作的大门终于敞开。”有人说:邓小平访美的那九天是当代中国人“中国梦”的启航之旅!它改变了此后中国发展的进程,影响了所有国人的生活。从此,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卡特总统在日记中论述:“邓小平受到了美国人民最热烈的欢迎。”回首当年,一切的一切都寓意深刻。然而在九天访美中又发生了怎样激动人心、跌宕起伏的故事?谱写世界史大国格局从此开启,尘封三十年珍贵镜头终见天日。
蓝光/HD
记录片 日本,中国台湾
生於台灣,長於台灣,思念台灣。本片透過竹中信子與武石道男的蘇澳行旅,探索他們心底最柔軟的台灣記憶,也採訪了其他當時生活於台灣的灣生以及當時的台灣同學。
蓝光/HD
记录片 澳大利亚
蓝光/完结
记录片 英国,中国大陆
中英合拍纪录片《中国:变革故事》分为《乡土巨变》、《追逐梦想》、《创造未来》三集,分别讲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乡村、城市以及各行各业发生的巨大变化。影片三集内容寻访了15位改革的亲历者,影像叙事以小见大,从细碎的故事情节中折射着时代大潮。
蓝光/共3集,完结
记录片 中国台湾
“边吃边玩,边玩边吃,坐好别动,美食马上大三通。”只要是你想得到的国度,几乎都有《美食大三通》的足迹,世界各地美食都囊括其中,充满异域风情的美食诱惑十足。
蓝光/超清
记录片 中国大陆
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三集纪录片《千年包公》,即将于5月25日起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和以往包公题材的电视文艺作品不同的是,纪录片《千年包公》坚持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在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后,摒弃戏说,完全根据史实,进行人物再现与现实拍摄,全片力争呈现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包拯形象。《千年包公》共分三集,每集45分钟。第一集《清心直道》,通过包拯青少年时期真实的故事、包拯出仕时明志诗,介绍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个性形成的原因;通过包拯家训以及包氏后人对他的怀念,突出包拯的清正廉洁的家风与精神至今仍有深刻影响;通过同时代的官员刘筠对他的影响,呈现北宋仁宗时代的社会政治环境。点面结合,有理有据。第二集《铁面无私》,叙述包拯任监察御史及开封府尹等官职时,不畏权贵,弹劾贪官污吏及皇亲国戚的故事,其中以“七弹王逵”、“六弹张尧佐”与“断冷清案”最为精彩,在真实历史文献基础上,用影视剧手法进行再现,突出包公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第三集《以民为本》,通过“断牛舌案”、“匿金案”、“陈州折变”、“不持一砚归”等历史故事,说明包拯以民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为官为政思想。对贪官污吏铁面无私,对百姓却心怀柔情厚意,他把百姓放在心上,所以一千年来,百姓把他也放在心坎里。通过再现真实的包公故事,寻访包公精神的当代体现,力求在观众心里树立一位真实可信的清官而非戏说的包公形象。值得一提的是,为最可能精准的展现宋代历史与包公形象,剧组在短短几个月内,采访了国内,及台湾、新加坡等地的几十位包拯研究学者及宋史专家。
蓝光/共3集,完结
首页
Netflix电影
恐怖片
电视剧
动漫
综艺